1904年3月23日,一艘名为马尼拉号、排水量达到2700吨的货轮在德国不莱梅的造船厂顺利建成并下水,之后开始在远东地区进行商业航运。到1917年,中国正式对德国宣战之时,这艘船被原德国船东转手卖给了一家沙俄的航运公司。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,烟台的政记轮船公司接手了这艘船,并将其更名为祥利号。1923年7月,奉系东北海军经过沈鸿烈的积极运作,以23万银元的价格购入该船,接着在日本占领的旅顺进行改造,最终更名为镇海号,赋予了它新的使命。
经过改造的镇海号舰长81.25米,水线长度为77.17米,舰宽达到11.39米,吃水深度为5.98米。它装配了燃煤锅炉,动力系统为一台1200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,船只采用单轴单桨设计,航速可达到10.8节。武器方面,镇海号装备了两门120mm单管舰炮和四门76mm单管防空炮,能够在船舶航行中提供基本的火力支援。
展开剩余61%1924年,张作霖从法国订购了八架FBA-19型水上飞机,每架飞机搭载了一台强劲的300马力发动机,飞行速度可达到180公里每小时。到了1926年,东北海军决定将其中两架FBA-19飞机装载到镇海号上使用。在执行任务时,飞机需要停船抛锚,由起重机将它们吊装至海面,再在水面滑翔起飞。至此,镇海号成为中国历史上首艘具备航空能力的军舰,并开始了它的战斗生涯。
1927年,东北海军在青岛成立了海军航空队,聘请外籍教官为当时中国最早的“舰载航空兵”进行飞行训练,开展投弹实习。在同年的7月,镇海号首次进行空袭,目标是连云港,并在撤退时成功俘获了北伐军的三江号运输船,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。8月时,在青岛发生了六艘军舰的水兵哗变,镇海号派出飞机进行监视,继续维持局势,直到张宗昌亲自前来处理,哗变才得到平息。9月,镇海号再度出动,对江南造船厂实施空袭。1928年,镇海号对高昌庙和浦东进行轰炸,成功将闽系海军压制在长江区域,彻底控制了海上制权,切断了北伐军的海上补给线。年末,张学良更换了旗帜,国内内战结束,镇海号被转为军校的训练舰。
1930年,英国归还了威海,镇海号则搭载东北海军陆战队,以及外交次长王家桢,参与收回失土的行动。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,日本对中国发起全面侵略。到12月,镇海号在青岛的小港码头自沉,舰上的炮台被拆卸,而东北海军的精锐水兵组成了“舰炮总队”,继续投入抗日战争的前线。经过十四年的服役历史,中国第一艘搭载飞机的军舰,镇海号,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发布于:天津市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